“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第一次看见这句话心里有些疑惑、有些不解,它有怎样的魅力能让习总书记给出如此高的评价,梁家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反复揣摩,终是明了。梁家河,一个承载习总书记梦想起航的地方,七年的青春岁月让他受益颇多,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更重要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梁家河,更是让他真的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地方。深受百姓馈赠,却又回馈百姓良多,建沼气、挖水井……不论去哪,他总是心头记挂着他身后的群众们。终于,在这里他从一个少年变成了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的确,梁家河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正如习总书记说的那样,陕北高原是他的根,那里培养出了他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不管自己飞的多高,梁家河始终是他的根,他不曾忘记也不会忘记这里的人以及这个地方所带给他的“学问”。
作为海螺创业的一名青年员工,落魄与奋进、受窘与突围都是一种经历。所以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也会时刻鞭策自己,要有敢为人先、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甘于奉献、坚守信念的“梁家河精神”
情系“海创”
梁家河是习总书记挥之不去的乡情,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而对于我们来说“海螺创业是根,实验室是魂”,实验室是我们青春的归宿,也是我们落地生根的地方。不知不觉,一转眼来到公司已经一年半了,回首往事,就像放电影一样,时而激动人心,时而令人振奋。企业搭平台,员工来唱戏。在公司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实验室内部形成了浓厚的技术钻研氛围,助推提升青年技术人员理论和技能水平,为企业增创效益的同时更成为青年技术人员成长的加油站。去年以来,实验室申报的2名化工类中级职称、5名化工及环境类初级职称均顺利通过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并取得资格证书,充实了公司的技术力量。在水泥窑协同处置检测及工艺技术方面,实验室本着总结经验促提升,致力于帮扶、培训其它子公司协同处置项目新进人员,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大家的践行中逐步累积、固化,经过研讨交流先后形成了指导具体生产处置、废物转运、工艺控制等环节的制度流程,而这些技术积累正是企业增创效益的不竭动力源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实验室积极践行倡导“梁家河精神”,在协同处置固废危废的主战场拿出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全面实现全年生产运营目标,建设美丽、环保、幸福新型企业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就是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钻研的匠心精神,让我真正的爱上了这个企业。
扎根“海创”
梁家河是总书记的“家”,尧柏环保实验室何尝不是我们的家呢?我们的家坐落在富平水泥厂,位于水泥厂回转窑不远处,在室内作业偶尔会听到设备运行的声音,尤其是在寂静的夜晚,这样的声音犹如天籁,是我最喜欢听的声音。这声音仿佛在告诉我时间在慢慢的流逝,生产工作在继续,每当听到这般声音,我的心里就无比的充实。我们的生命也在这份忙而不乱的工作中继续。这份工作虽说“简单”,但也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这份“简单”的坚守,就不能保证危废安全准入;没有这份坚守,入厂废物就不能安全处置;没有了这份坚守,我们所有人的劳动将无法产生效益,更别说我们的幸福生活。因此我内心时刻意识到,这份工作是重要的,也是有意义的。如果说实验室检测数据是指导生产的眼睛,那么今天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则是为整个废物接收、处置流程保驾护航,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梁家河精神完美阐述了“能吃苦、干实事、实事求是”的作风,在普通的环境中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其实在我们的企业里,这样平凡的岗位很多。大伙儿们无怨无悔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安心的从事着这份简单重复的工作。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明白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都需要无数个普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才能完成。同样,环保行业危废处置这个庞大的系统运转,也是需要所有的环保卫士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认真工作才能完成的。为了这份责任,这份担当,大伙儿即使再辛苦、再劳累,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认真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即使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多年以后,我坚信!我依然会坚守在岗位上,而且内心更加充实、安稳,脚踏实地为海螺创业尽绵薄之力,不忘初心!